undefined

【台灣長照政策該怎麼走? 台中新副市長林依瑩有解】

文、攝影/林正文

 

「農村地區老年人口比例高,長照服務普遍不足,是現在急需解決的困境,」從小在漁會長大、長期從事老人照顧的新科台中市副市長林依瑩,在出席關於「農村婦女樂齡照護議題」論壇時指出,在台灣長照政策仍不確定前,面對到2025年高齡人口恐過半數的人口結構變化下,應朝鼓勵民間降低對外勞依賴,以及推動樂齡照護產業化兩方向著手。

台灣農村普遍存在年輕人口外移,獨居老人日益增加,華人孝道文化側重家庭應該負起老人照顧責任,因此不少家庭聘用外籍看護來負擔照顧責任。不過台灣在2000年就開始進行的社區發展與社區營造,部分縣市將分配到的資源投入到「社區照顧」上,建立「村里關懷中心」,並且成立社區志工隊,自發性地進行社區老人送餐、協助就醫以及電話問安等服務。

活用社區力,讓長照據點更普及

2005年,謝長廷擔任行政院長時大力推動社區照顧,讓「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拓展至2000個,其中志工人力有8成都是在地婦女,進行健康宣導、共餐訪視,這些綿密的「社區力」打造了台灣特有的預防照顧的平台與網絡。不過經過政黨輪替,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普及的速度變緩,目前約有2500個據點,不到全台灣七千多個村里社區的一半,因此林依瑩建議,新政府在長照政策上,應當穩固現有的基礎,將社區關懷據點普及到每個村里,讓資源更平均分配。

林依瑩在弘道老人基金會擔任第一線的照護政策執行者多年,她觀察到,現行的照護政策著重在「居家服務照顧」,用時薪制的照護人力補助有需要的家庭,由於這些補助都非「正式型」照顧服務,再加上地方政府資源並不穩定,因此不少民眾反應「政策不好用」,寧可倚賴外勞。現在台灣從事看護工作的外勞有22萬人,但本土培育的合格居家服務員只有八千多人,「一旦外交政策生變,外勞大量離境,對於社會安定恐怕會造成原子彈爆炸的威力,讓很多家庭疲於奔命。」林依瑩認為依賴大量外勞從事照護工作是台灣長照政策的隱憂。

因此弘道老人基金會在3年前,試著將居家服務人力的培訓工作,從時薪制變成月薪制 ,起薪為每月22K至25K不等,招募人力廣納各科系,不限相關科系,很多人覺得看似薪水不高,但是都從做中學,半年後都能夠有月領3萬元的薪資。3年下來,願意投入照護工作的年輕人比率也從3%成長到30%。而原本擔任時薪制的中高齡照護員,在轉為月薪制後,除了在工作上更投入,甚至有些只有國高中學歷的夥伴,開始到空大或社區大學的樂齡服務或營養科系進修,無形中開啟了他們職涯的第二春。

公益團體負荷過重,期待照護產業化

隨著社會快速老化,高齡人口不斷增加,林依瑩認為照護產業不能一直委託公益團體,而是應該讓這些服務產業化,不論是居家服務或清掃工作由民眾自費,雖然在現行法規中由專業人士成立小型「居家護理事務所」不被許可,但長期來看,建立照護產業機制,能讓更多的人力投入,滿足更多的照顧需求。

從事婦運30多年,也是多個女性照顧社團發起人的主婦聯盟基金會創會理事長陳來紅認為,照護產業中如果能夠有個人化或小型事務所出現,對於經濟發展是好事,但是「照顧人的工作,如果營利化,恐怕會衍生很多問題,是政府在制定長照政策時,務必要考量的。」

 

 

《 延伸閱讀 》

20年長照生涯 呂欣潔搭飛機會先交代遺言
台中市府打林依瑩「溫暖牌」 廖婉如是重要推手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arrow
arrow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