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25__  

【新政府,還缺些什麼?】

 

文/楊偉中 攝影/林旻萱

520開始的民進黨新政府,其實有非常不錯的基礎,可以把事情辦好,能夠將臺灣這個國家治理好。

 

第一次真正掌握國會多數,還擁有空前多的縣市首長(應該也擁有空前多的縣市議員和鄉鎮長),連首都市長都重回非國民黨陣營之手。

 

來自在野陣營的挑戰,極其微弱。目前的國民黨,可能是史上最孱弱,歷史包袱沈重、價值保守陳腐、黨內雞兔同籠、主席領導無方、人才斷層嚴重、基層組織崩壞、黨員結構失衡,國民黨其實前途茫茫,2018很可能才是它的谷底。

 

眾多有中央執政經驗的人才,和16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和部份藍營人士的攻訐相較,扁政府八年政績,也並無如此之差。

 

民進黨天時地利

國民黨的過去,四十年威權統治,坐擁龐大黨產,濃厚中國色彩,負債遠大於資產。民進黨的過去,承襲民主運動傳統與本土化潮流,善於從學運社運拔擢人才,即使有執政八年爭議,仍然資產大於負債。多數民眾對民進黨的基本信任,正是建立在這些資產之上。

 

兩岸形勢看似嚴峻,中國看似雄起東亞,但一是中國內部矛盾複雜難解,二是美中較勁、美日同盟、南海爭議,國際局勢相對有利,三是本土民意沛然莫之能禦,支持臺灣撐開更寬廣的主體空間,新政府可用籌碼與槓桿並不算少。

 

不敢說是「天時地利人和」,諸般俱全,但新政府推動進步改革的客觀條件其實相當成熟。

 

那麼,民進黨、新政府還有沒有缺少什麼?

 

新內閣尚無完整一貫的價值理念

日前,林全接受電視節目專訪,談到張景森發言爭議,他強調,「內閣要允許各種不同價值觀的人在這邊討論,但最後決定權只有一個」,這句話不能說錯,但是,這似乎顯示新內閣的施政理念仍然缺乏一貫性、還是漂移不定的。

 

是否擁有「完整而一貫的價值理念」,並且能落實在具體政策上,可能是我對新政府最大的疑問。

 

同樣在張景森發言爭議時,政論節目上,一位新銳民進黨立委堅定的說,民進黨的價值理念就是「中間偏左」,聽到這樣的承諾,心中頗有所感,也期待這真是民進黨、新政府的共識。

 

然而,「中間偏左」說來容易、卻也模糊,重點還在內涵與實踐。

 

承擔責任,考驗剛開始

這麼多年來,政治圈中關於「中間偏左」的作文比賽、標語比賽並不算少,弱勢優先、環境優先、文化優先、就業優先、勞動者優先、永續農業、在地經濟、草根民主、公民參與等等,琳瑯滿目,明確宣示這些理念,並將之貫穿在政策中,是基本動作。

 

當然,事情遠未結束。

 

一個願意推動進步改革的政府,應該要時時檢查自己:

是否願意不輕易對人民說出「先求有再求好」,而是首先努力把事情做到更好?

 

是否不自滿於邁開第一步的改革,而是不斷嘗試推進下一步,更為第二步、第三步……的改革不斷累積、創造條件?

 

是否始終提醒自己,不被官僚體系提出的法令規章、政策建議所框限,時時主動發掘、參考更為創新、更為激進的改革主張,反覆思索前進的可能?

在面對來自「有力者」的龐大遊說壓力,要求「開放」、「鬆綁」、「改革」時,是否願意慎重的「停、看、聽」,讓「無力者」的聲音能夠有機會提出、能夠在同一平台上被檢視、被考慮?

 

是否願意讓政策形成各環節上的「社會團體代表」,更少「酬庸性」、「黨派性」、「工具性」,更多「代表性」、「自主性」、「進步性」?

 

是否願意跳脫傳統政治的思考,讓政策、資源真正向「無力者」傾斜,讓「無力者」的自主組織,能夠逐步茁壯,越來越有條件和「有力者」相抗衡?

 

這一連串的「是否」可以一直開列下去,但是文章得結束了。在最後,作為一個九歲嘉義女孩的父親,我期待四年後,我們可以驕傲的說,這裡的PM2.5更少了,社區醫療照護網更紮實了,青年人和青年團體更活躍了,而關於低薪的怨歎卻少了。

 

《延伸閱讀》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520 蔡英文 楊偉中
    全站熱搜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