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5-19-2016_____________-____-770  

【小英國宴的黑色句點 雲林古坑咖啡】

 

文/攝影 林正文

五二○國宴宴請各國賓客約 1800人,其中不乏來自咖啡生產大國如越南、印尼、印度、中南美洲和非洲等地的貴客,但是,當天在餐末搭配甜點的咖啡卻是來自台灣本地生產的雲林古坑咖啡。

 

這不是台灣咖啡第一次在國際賓客面前蔪露頭角,供應咖啡的古坑咖啡農劉慶松在2003年

 

雲林縣首次舉辦「台灣咖啡節」時,曾獲得台灣咖啡評鑑特等獎,同年應邀出席哥斯大黎加世界咖啡節,將台灣咖啡推上國際舞台。

 

回溯台灣種植咖啡的歷史,會發現,在日據時代,當時三大台灣咖啡產地,包括雲林古坑、台中東勢與花蓮瑞穗,但隨著時代變遷,咖啡產業逐漸沒落,向來「什麼好就種什麼」的農民,紛紛改種茶葉與其他農作物。直到九二一地震後,古坑鄉公所為了重振當地產業,想起早年古坑咖啡曾風光一時,決定以咖啡為產業發展主軸並創辦台灣咖啡節,引起各界迴響,帶動了雲林地區相關咖啡產業快速的蓬勃發展,重拾「台灣咖啡原鄉」之名。

 

劉慶松家族耕種咖啡淵源始於日據時代,劉慶松父親有數十公頃農地被日人強占,闢為咖啡園,民國後,農地不但未歸還,還擴大種咖啡面積,當時年輕氣盛的劉慶松對咖啡並沒有好感,號召一群農民,大砍咖啡樹。在1982年他接手父親土地後,便改為種茶製茶,但製茶生意愈來愈難作,直至1999 年九二一地震後,劉慶松在古坑深山理找到日據時代後的馴化咖啡樹,便砍茶樹改種咖啡,現有1.2公頃的土地都闢為咖啡莊園,全心投入咖啡種植。

 

劉慶松此次在國宴上提供的咖啡品種為國人熟知的阿拉比卡豆,撰寫過《精品咖啡學》的咖啡達人韓懷宗指出,阿拉比卡(Arabica)只是通稱,細分品種多達數千種,他在撰寫《台灣咖啡萬歲》一書時,多次走訪劉慶松咖啡莊園,發現咖啡園品種多元,甚至有少數在中南美洲才看得到的特有品種,劉慶松才透露,這些各式各樣品種的咖啡樹都是這十多年來,多次到中美邦交國參訪時,「順手」帶回來的種子試種的成果。

 

根據台灣咖啡協會的非正式估計,台灣咖啡飲料市場產值一年已超過700億元,其中有95%的咖啡原料都來自海外,進口國家多達70個以上。台灣在地種植的台灣咖啡年產不到10公噸,市場規模有限,但台灣咖啡品質在2013年開始,連年在國際咖啡競賽中得到佳評。相信全台各地有愈來愈多的農民,盼望像劉慶松一樣,能夠在自己的土地上,種出能夠贏得國際目光的農產品,重拾台灣農業王國的信心。

 

《延伸閱讀》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小農 台灣咖啡 國宴
    全站熱搜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