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9419.JPG

【發63.5元現金股利的「大立光傳奇」】

/張瀞文 照片/信傳媒資料照片

這幾年台灣經濟表現不佳,不僅資本市場成交量頻創新低,曾經引以為傲的科技業也被紅色供應鏈打得喘不過氣來,但是在一片低迷當中,大立光每股獲利、股價頻頻改寫台股新紀錄,股王大立光簡直像是台股傳奇。

 

端午假期前夕,大立光召開105年度股東會,有著iphone7雙鏡頭出貨利多加持,大立光不僅穩座台股股王,股價也重新站回到3千元,股價加溫,股東會進行得也很順利,包含董監改選在內,股東會42分鐘就舉行完畢。

 

執行長林恩平=省話一哥

 

股東會後的媒體座談,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不改「省話一哥」本色,不管媒體怎麼問,林恩平就是短短一句話就說完,對於公司業績、出貨狀況全部三緘其口。林恩平這樣的態度不只對媒體,甚至背後有龐大資金部位的外資、投信法人,也是同樣的對待。

 

「這家公司雖然每季都開法說會,但是想要從公司嘴巴裡問出出貨、客戶、業績等蛛絲馬跡簡直比登天還難。」一位當天參加股東會的法人說。媒體、法人們對於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話少」感到無奈,但大家都很清楚這就是從老董事長林耀英維持下來的一貫的作風。

 

大立光是全球最大手機相機鏡頭廠商,也是蘋果相機鏡片的主要供應商,去年每股盈餘180.08元,股東會決議將配發63.5元現金股利,這兩個數字都創下台股史上最高紀錄。「一家位於台灣中部的公司股價憑什麼這麼高?它為什麼會這麼賺?」這是很多投資人心裡的疑問,也是外資、投信等專業法人一直想解開的謎題。

 

當然鑽石也很難掩蓋自己的光芒,大立光突出的表現甚至引起對岸的注意,最近就有一篇關於大立光的文章在對岸中國引起激烈論戰。

 

專注態度引中國專家注意

 

中國首創董事長傅成(Peter Fuhrman)日前在中國媒體撰文,以大立光為例,點出中國高科技遠落後台灣的原因,引發熱議。

 

傅成是一位旅居中國多年的美國投資顧問,5月下旬在大陸財經雜誌發表「大立光電的唐僧式創新」,盛讚「惦惦賺錢」的大立光,不像一些企業「拜個師傅就希望學成72變」,而是像修行者般「忘我無它」的專注在提昇自己的實力上面,好還要更好。

 

對岸讀者則猛烈抨擊這篇文章,指控作者根本不了解這領域。傅成68日又投書倫敦金融時報,以「為什麼台灣在高科技遙遙領先中國」為題回應,表示中國最根本的問題,在於智財權的保護,這方面近來雖有進展,但目前就算抄襲創意和產品,仍能逍遙法外。

 

確實,過去幾年當台灣科技業競相西進中國,大立光反而大舉在台中擴廠,目前在中國雖有兩家工廠,但是其主要產品仍然在台中生產。

 

當電子業一味的追求降低成本,搞到「毛三到四」(毛利率僅剩3%到4%),大立光今年第一季毛利率高達59.67%,今年第二季甚至可以回升到60%,蘋果每季砍價,台灣蘋概股只能賺微薄利潤,大立光電去年利潤率是40%,大約是蘋果的兩倍。

 

這一家位於台中大肚山旁的隱形冠軍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神秘是大立光給外界第一個感受。

 

跑過大立光的媒體記者都知道,過去老董事長林耀英每年還會「拋頭露面」到台北來開一次與法人、媒體面對面的法說會,這幾年法說會改為線上,所以除了股東會外,幾乎是謝絕所有媒體約訪。

 

而且十多年來,大立光也從來不曾開放過廠房讓外界參觀。曾經有媒體好不容易約到老董林耀英,結果林耀英就與記者坐在大立光簡陋的會客室裡聊了一個多小時,直到採訪結束,林耀英都沒讓媒體跨進到公司裡一步。

 

特色:神秘、低調、務實

 

除了神秘,務實、低調到近乎「冷」也是大立光的特色。

 

老董事長林耀英過去最常掛在嘴上的話是,「不要說大話,just show me(只要做給我看)。」而這樣的管理特質也顯現在棄醫接班的執行長林恩平身上;林恩平甚至私下被媒體稱為「Mr. No comment」(不評論先生)。

 

眼看大立光獲利、股價不斷創新高,媒體的約訪接踵而至,曾經有媒體約訪林恩平,想請他談一談大立光的成功之道,結果林恩平竟然以「我們沒有你們說的那麼厲害」予以婉拒。

 

除了不太與媒體打交道,台中有許多中小企業如磐石會等企業老闆組成的團體,林恩平也極少露面或參加,甚至近年許多上市櫃公司喜歡找退休官員擔任獨立董事當門神,但大立光也不跟隨流行,這次股東會選出兩位新任獨董卻都是在大立光任職超過30年後退休的老臣。

 

對於找退休員工當獨董,林恩平表示,因為他們對技術很了解,退休後再回來公司,能對公司營運提出實用的建議,是非常好的事。「很冷、話少,做很多事情不跟流行,有自己的想法,就是林氏父子經營大立光的特色。」一位把大立光列為主要持股的法人說。

 

當然大立光也並非高枕無憂,因為一直以來蘋果對於零組件一向採取「主、副」兩個供應商,甚至「三個供應商」一起供貨,以達到供應商們「相互制衡、彼此殺價」的「兩手價格策略」,所以組裝有鴻海、和碩,對於相機鏡頭也是如此。

 

過去十年來,從台灣的玉晶光、中國舜宇光學一路找到最近的日本光學廠康達智(Kantatsu),蘋果一直持續不斷想要找到另外一家鏡片供應商來制衡大立光,降低本身對大立光的倚賴程度。

 

少數人掌握獨門絕招

 

只是到目前為止,蘋果還沒有成功,「這真的很不容易,如果做出一千萬片塑膠鏡片,卻要從裡頭隨便挑出兩片品質一模一樣的鏡片,你可以想想這難度有多高。」一位業者說。

 

換句話說,蘋果之所以還是如此需要大立光,那是因為到目前為止,蘋果還沒有找到任何一家鏡頭供應商可以像大立光一樣,可以大量、低價、高效率、高品質且穩定的完成供貨。

 

大立光以研發及技術起家,目前已累積超過五百項鏡頭專利,但是法人認為,專利似乎不是大立光行走江湖最厲害的絕招。

 

一位專研大立光超過十年的投信操盤人就說,大立光的關鍵技術其實是掌握在僅少數的高層手中,且從零到量產鏡頭,製程分工嚴密、標準化,每個部門獨立作業,都無法瞭解其他部門的工作,因此就算員工被挖角,完整技術及作業流程也不容易被挖走。

 

也就是說,大立光的「獨門絕招」其實就像是可口可樂的獨家配方一樣,只是這個獨門本事,是大立光高層們如苦行僧般三十年辛苦耕耘累積摸索出來的專有絕活。

 

對手一時之間可能還追不上來,但是手機用到的照相鏡頭卻越來越多,甚至現在鏡頭也應用到汽車領域,隨著應用面越來越廣,大立光只要技術傳承後繼有人且不外流,應該還可以繼續「賺」下去。

 

《延伸閱讀》

 

原來是他偷偷地在吃蘋果?(1

惦惦吃三碗公 這檔股票主力每天買

arrow
arrow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