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年金改革委員會有濃濃火藥味】

 

文/張瀞文 圖片來源/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官網直播

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23日在總統府內召開首次委員會議,由召集人副總統陳建仁主持,總統蔡英文除了到場頒發委員證書,也針對年金改革大方向發表談話,整場歷時3個多小時的會議透過網路直播,完整呈現在全國民眾面前。

 

蔡英文說,有些改革是「現在不做,以後會後悔」;不過,年金制度改革已經急迫到「現在不做,馬上就會後悔」。除了重申年金改革決心,她也期盼,改革之後的年金制度,能成為社會安全網的重要一環,穩定人心、團結社會。

 

小英一走,委員們就吵成一團

只是小英總統前腳一離開,年金改革委員會的委員們就吵成一團,讓剛起步的年金改革之路,蒙上一層陰影。

 

一開始會議都還沒開始進行,就有某幾位委員就以會議的程序問題與表決方式,與部分委員發生口角,主持會議的陳建仁副總統以及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執行長林萬億多次想讓會議繼續進行都被打斷。

 

接著中華民國全國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退伍軍人協會副理事長吳其樑、社團法人公職退休人員聯誼暨關懷服務協會會長黃臺生等3人怒批會議不民主,選擇中途退席抗議,讓年金改革首次會議就充滿濃濃火藥味。

 

但是並不是所有軍公教的代表看法都一樣的,目前全教總、高教公會、全教產等教師代表在會後就發表聲明呼籲,年金改革應該儘快進入「實質討論」階段,各方不要在無謂的會議程序問題上做杯葛。

 

一位參與會議的委員表示,年金改革已經是社會高度共識,且這一次的改革,是軍公教都要改,並沒有特別針對哪一個群體,但是就是有人覺得這次的年金改革是特別針對某些群體,且自己對號入座,甚至有部分人士把「年金改革」當成捍衛公務人員權利的「殊死戰」、「聖戰」,才會讓場面一開始就變得火爆。

 

改革誰夠誠意?馬討論三個月、新政府一年

至於會議當中有人提到這次的年金改革會議「不民主」、「黑箱」,一位曾經參與過馬政府以及這一次年金改革的教育界代表,就以他自己親身參與這兩次改革的經驗,要大家比一比到底哪一次才是「黑箱改革」?

 

他表示,上一次馬政府的年金改革,馬總統說「一個月內提出方案、三個月內提出法案,之後在全國各地開了1、2百場每人只能發表三分鐘意見的座談會之後,就要文官擬方案送立院」。

 

這一次的年金改革,新政府目前的規劃是:委員會每個星期開一次會,每一場委員會都做現場直播、不限定委員的發言次數及時間,讓有意見的委員都可以透過會議密集深度的對話及參與,且花一年的時間充分討論之後才提出法案,最後才會送到立法院。

 

「光是擬定法案的時間(一年)就比馬總統的三個月多了四倍,從這點可以看出新政府是真的有心想促成年金改革」這位委員說。

 

當整個軍公教優渥的退休給付成為台灣財政無法承受之重,「年金改革」可以說是過去十多年來,最受社會關注的公共議題之一,不管是扁政府或是馬政府上台,都曾大聲呼籲過「年金改革」的重要性,只是改革最後都落得虎頭誰尾,無疾而終。

 

私心造成過去兩次改革失敗

「前面兩次改革失敗,主要是今天不管是誰執政,握有權力的人通常也都是「需要被改革者」,要「自己改革自己」,是挑戰人性的作法,困難度可說相當高。」一位曾經參與改革的官員說。

 

所以在扁政府執政時代,雖曾想針對十八%做改革,但因幾位高官「選擇採用對自己最有利」的計算方法,讓自己「一毛都扣不到」,最後讓改革案陷入「肥大官、瘦小吏」的風波當中,導致案子草草收場,改革沒有成功。

 

馬政府在2012年喊出年金改革,最後因打到藍營鐵票、藍營立委不挺,且公然圖利大學教授,導致基層教師不滿的情況下,馬總統的年金改革最後也是失敗告終。

 

從前兩次年金改革之敗可以清楚看到,不管是執政者、在野的政治人物、甚至釋憲者,或是制訂法規的人,握有權力的政策主導者大都只想享受年金制度的優惠,卻很少人真心想要改革,「私心」是幾次改革失敗的主要原因,新政府的年金改革之路,一開始就走得不平順,接下來如何克服「人性弱點」且在爭議當中求取「最大公約數」?艱鉅的挑戰才剛要開始。

 

《延伸閱讀》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arrow
arrow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