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______.jpg

 

【小學生可以審課綱? 校長說,需要專業不需要投票大隊】

 

口述/林素琴(全國校長協會理事/新北市竹圍國小校長) 攝影/陳信宏

針對107學年度新課綱微調議題,教育部日前啟動中小學課程審議會(以下簡稱課審會)「學生委員」遴選機制,除教育專業人士外,教育部也歡迎中小學生及大專生、研究生,都可參加課審會委員候選人或遴選委員的登記,再經由立法院推舉審查通過才能擔任。

身為教育工作者,如果我的學生願意參與公共事務,是好的。我贊成。但要思考的是,學生的能力問題。

國小和國中學生尚處於知識學習累積階段,價值觀的建立仍需要引導。將中小學生納入課審會委員名單,看似讓課綱微調廣納學生意見,但是這種徵召「投票大隊」的做法有其風險。因為一個國小的學生,不可能具備這樣的專業能力,甚至連課程課綱是什麼都未必清楚,要他們參與討論、投票,就像辦家家酒。若被有心團體操作,這絕非教育之福。教育工作不只是傳遞知識學習,教育政策的好壞直接影響國家整體發展,因此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會希望課程審議建立在專業制度上。

課綱公審,將政治凌駕專業

以國小課綱為例,課程就包括國語文、數學、社會、自然科學、藝術等七大領域,各領域都有其領域的核心能力。在訂定課綱時,要考量課程目標、核心素養、學習階段及手段細目等,並以總體教育目標作為課程規劃的依歸。這是一套複雜的課程系統,除了需通曉課程內涵的專業外,還需要豐富的教育現場經驗。

教育部推出的課程審議委員的現行結構,會讓全民嚐到「政治凌駕專業」的苦果。審議大會的學生代表除了由行政院提名,還要經由立法院推舉「社會公正人士」審查通過才能擔任。環顧行政院所有部會的委員會,從未見如此程序繁瑣的遴選和聘任過程。

由此可見,我們對於這些被推舉出來的人普遍存在專業不信任,也擔心他們在制定政策時,很難做到「無我」,提出的建議恐怕夾帶私利或意識形態動機,這樣修訂出來的課綱真的是好的嗎?

課綱爭議從高中的語文及社會領域課綱開始延燒,部分內容涉及歷史與意識形態問題,回歸事實進行調整是合理的,應該視「必要」需求進行調整,而不是隨著民意擴大到啟動國小、國中、高中的教科書修正。

新課綱預計107學年度上路前,教育部仍會進行「滾動式修正」,廣納各方教育團體意見,但是這樣的做法還是偏向民粹思維的方式進行。全國校長協會希望政府能夠邀集教育現場實務工作的校長、教師們,聽聽他們的聲音,甚至走入教育現場,這樣得到的意見和訊息會更客觀,也更貼近真實。讓新課綱上路時,回到教育中立,而不是讓教育工作者和下一代飽嘗民粹苦果。(整理/林正文)

 

《延伸閱讀》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arrow
arrow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