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國強 攝影/鄭國強
台泥董事長辜成允最近心情很好,因為與工研院合作的「抓碳養藻」技術已成熟穩定,19日在經濟部與工研院共同舉辦發表會,並簽署新階段研究計畫合約,讓環保團體眼中釘的水泥廠,搖身變成「綠能循環經濟」的推手。
在工研院技術合作下,台灣水泥花蓮廠一方面採CCS技術(碳捕集及封存技術)「捕碳」,然後把碳去培養花蓮地區原生雨生紅球藻,便可衍生出蝦紅素與生質柴油等高單價產品,經濟部長李世光說,台泥與工研院、清華大學的合作是一種新的綠能產業合作模式,創造出新商機。
蝦紅素應用廣,商機上千億
「這個東西以前沒有人做過,這可能是全世界第一起固碳、微藻養殖、形成經濟模式的案例。」辜成允得意的說,台泥投入2500萬元,將工研院曾在美國研究獎得獎的捕碳技術CCS應用在花蓮和平的水泥廠,一年節碳4800公噸,另一方面產生高經濟價值的藻類。
「100公噸的藻可以抓180到190公噸的碳。」工研院綠能所副所長王人謙表示,物質需要循環,蒐集的機台,以及微藻來吃碳,捕抓任何含有二氧化碳的氣體,剩下氣體再排回氣體,減少地球溫室效應,抓到的碳酸鈣經過鍛燒,得到更純的二氧化碳,再以利用。
王人謙指出,將碳拿去養藻,在一個袋子裡面生長,藻種長大、成熟以後,就可以提煉出蝦紅素,純化後可以應用在化妝品、保健食品上。未經過純化的可以成為生質柴油、沼氣等。辜成允說,「這種藻類的油酯比重高達5成,將其脫水後,藻渣可以直接拿去燒、拿去提煉。」
水泥廠借循環經濟脫惡名
辜成允指出,紅球藻粉每公斤市價8千美金,是地表上抗氧能力最強藻類,其抗氧是維他命E的550倍,而紅藻所產生的蝦紅素,市價是以「每公克」計算,經濟價值驚人,他強調,「一公頃的藻,可以值5-8億元新台幣,目前具有20公頃的產能,但我們會先做一公頃,找出最有效模式後,再擴充。」
辜成允說,「這批蝦紅素和其他蝦紅素並沒有不同,但我們稱它為「負碳蝦紅素」,表示你使用它可以減少碳的排放,愛護地球。」他強調,同一批藻產生生質柴油,又可以再投入發電,減少對碳的依賴。
他表示,台泥與工研院生醫所合作,把蝦紅素價值往上提升到醫療等級、食品等級,當成建廠的設計與策略,今年年底完成室內養殖,最快明年上半年,第一座紅藻養殖廠可以完成。辜成允說,「未來將是台泥產生的原料,提供給轉投資的景德製造進行加工、再利用,台泥集團將以原料廠自居。」
《延伸閱讀》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