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跨部會和跨中國  讓新南向難跨大步】

文/張瀞文 照片來源/Prince Roy

 

上任近三個月,蔡英文總統終於在16日正式對外公布「新南向政策」政策綱領,同時也明確揭示新南向政策理念、短中長程目標、行動準則及推動架構。

從蔡總統在就職演說上兩次提及新南向政策,之後更繞過行政院,直接在總統府設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且親自督軍,到16日特別透過新聞稿對外宣布「新南向政策綱領」,凡此種種都可以看出蔡總統對此政策重視的程度。

南部縣市對新南向政策抱以熱烈期待

蔡總統很重視,中南部縣市對於「新南向政策」也表達超出北部縣市的熱烈期待,但是一位熟悉政府運作的學者認為,新南向政策要推得動,有兩大難題需要面對,這兩大難題分別是內在的「跨部會協調」以及外在的「中國因素干擾」。

在昨日的一場座談會上,新南向辦公室主任黃志芳就說,新南向政策對於政府是一個很龐大的挑戰,因為牽涉到多元的政策面向,且這當中每一個環節都牽涉到跨部會的協調,因此要如何才能夠有效的推動政策,成為難題。他不諱言「政府現在最傷腦筋的就是跨部會協調」。

目前政府把新南向辦公室定位為溝通平台,不同部會、企業界、工商團體、台商協會、外國機構、智庫把訊息或是意見傳達到新南向辦公室之後,最終落實執行還是要回到各部會。

內部:沒效率的跨部會協調,恐讓新南向卡關

然而政府各部會本位主義重,遇到事情很少有單位會主動出來一肩扛起,跨部會溝通沒效率已經是眾所周知的秘密,這時候問題來了,「當新南向的方案或計畫回到各部會去運作,到時候計畫誰主導、誰負責、誰應該持續追進度等等都會成為問題。」一位政府官員說。

除了政府跨部會溝通沒效率,可能會讓新南向政策打折,中國因素對新南向政策造成的影響,也成為蔡政府無法閃躲的問題。

其實總統府一開始就定調「新南向辦公室」不需要向國安會報告,新南向辦公室主任黃志芳也多次對外表示,新南向政策是台灣的新經濟戰略,追根究柢,就是台灣的經濟、產業的政策,目的是希望把東協當成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從外部找到支撐的力量,把台灣經濟的餅做大。

蔡政府不斷強調「新南向」與「經濟產業」的連結,也強調「新南向」不是要擺脫中國在經濟上的影響力,種種動作都被外界解讀為,新政府是想淡化「新南向辦公室」的政治色彩,以減輕中國對我方新南向政策的阻擾,避免與中國有邦交的東協各國因忌憚中國勢力,而對我方的新南向「冷處理」。

外部:中國的明擋暗阻,恐讓新南向受阻

因為就戰略上來看,從2011年11月美國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布局後,「南進」也成為中國衝出美國西太平洋封鎖線的關鍵戰略。

這幾年來,中國除了積極推動RCEP,也爭取介入東協各國高鐵市場,東協各國重大公共工程、經濟建設背後都可以看到中企介入的身影,甚至與中國關係本就友好的馬來西亞,幾個重要的新經濟區開發計畫,最大投資金額都來自中企,緬甸對中國貿易比重更逐年攀高,都可以看出中國企圖透過經濟力量,將影響力延伸到東南亞,進而取得在東協的主導地位。

換句話說,不管怎麼閃躲,新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到最後還是很難繞過中國的「南進」戰略,如何面對北京方面接下來可能的「明著阻檔、暗著封殺」,從而在國際政治勢力的現實環境中尋找出繼續前進的空間,這恐怕是蔡政府正式提出新南向政策綱領之後,接下來無法迴避的難題。

 

《 延伸閱讀 》

前進東南亞 黃志芳要語言、行銷人才
新南向如何不會成為新「難」向?關鍵在人才培育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arrow
arrow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