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__14508034  

當網購打倒五分埔 誰挑實體衣服?】

 

文、攝影/黃捷

曾經是流行服飾批發集散地的五分埔商圈,近三年來榮景不再,倒店逾百家。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服飾戰場轉往雲端,而主要以B2B(企業對企業)生意為主、非B2C(企業對顧客)的五分埔,當台灣紡織業外移,商家又能從中國、韓國直接進貨的時候,到五分埔批貨就顯得多餘,得多經一層轉手。

 

星期一是五分埔的固定批發日,多數店家不賣散客、僅供批貨。走進五分埔,會看見許多拉著菜籃推車、雙手提著大型提袋的賣衣業者穿梭巷口,在店舖前一件件挑貨。「就連禮拜一來批貨的人都少得可憐,就知道平常生意多差。」店家說,實體店面需要的開店成本原本就比網購要高,加上人力變貴、房租飆漲,利潤空間越來越少。

 

手感挑衣服找新鮮貨

當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也就是下盤商業者,誰還願意來五分埔批貨?在一中商圈開服飾小店的業者受訪時表示,她定期從台中上來挑貨,雖然價格跟淘寶下單進口差不多,若加上交通、時間成本看似更不划算,但她還是傾向買實品。

 

「網路購物看不出一些眉眉角角。」她說,在網路上看不出衣服的版型、剪裁、材質優劣和色差,要現場看、現場摸過才知道,她也強調,「每一批貨都有差。」

 

除了把關品質,獨特的風格也是店家願意親自挑貨的原因之一。從桃園中壢來批貨的業者認為,「快時尚」風潮熱,除了網購平台搶商機,uniqlo、H&M等主打平價高品質的品牌也搶食流行服飾市場,雙重夾殺下,若沒有獨特的挑貨眼光,單賣基本款絕對無法經營。

 

成衣業實體通路最後的利基在於服飾業者對於現場挑貨的堅持,但網路商城蒸蒸日上卻是不爭的事實。市調公司尼爾森發表的網購行為調查顯示,去年台灣網購人數達586萬人,較前一年增加約40萬人,每季平均購物金額也持續雙位數成長,從2014年的6300元增至7200元,增幅達14%。

 

商圈進化好時機

五分埔面臨消失危機,背後凸顯的是台灣成衣業沒落。五分埔巷口的蚵仔麵線老闆,在16年前是個裁縫師,但當時大批裁縫師隨著紡織業大舉遷往中國,他則選擇轉行。他說,台灣成衣業即使有設計師,也沒有人縫製,同業都去中國技術指導了,現在國內成衣業產業鏈上下游斷層嚴重。

 

不過,五分埔商圈促進會總幹事、永吉里長陳永昌樂觀看待。他在五分埔商圈生活了三、四十年,「商圈本來就有起有落。」看過五分埔幾度繁榮、幾度冷清,他說現在正是重新整頓社區的好時機。

 

他說,北市商業處從去年開始,一年舉辦6到8次課程,請顧問公司輔導轉型,鼓勵商圈業者進行環境改造、成衣搭配技巧、店家裝飾、行銷方法等,例如街景美化、確保消防通道暢通等,政府的鼓勵和資源,他都看在眼裡。

 

至於業者的生存危機,陳永昌說不用擔心,商家早比顧客、政府都要早發現問題,也最先開始應變。

 

 《延伸閱讀》

買淘寶有3千元免稅 國內電商大喊不公平!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五分埔 快時尚 成衣
    全站熱搜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