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59053_1493863884184088_8130619372066194074_o  

 【金曲獎背後】金曲獎用語言分獎項 那新住民音樂呢?

 

文/黃捷

27屆金曲獎在即,以語言劃分獎項的爭議再度被提起。華語流行音樂多年來都是主流,也是金曲獎上鎂光燈的焦點,但也因此時常遭到獎項缺乏多元性的批評。為此,在台中市長林佳龍擔任行政院新聞局長任內,金曲獎增設了客語與原住民語項目。

 

不過,在台語、客語、原住民另設獎項後,又有一派主張廢除,認為音樂性不因語言而有不同,分離出來反而讓少數語言的音樂更顯孤立。也因此,第18屆金曲獎上,客語歌手林生祥拒領獎座、台語歌手鄭進一批評主辦單位邀請華語、日語、原住民歌手表演,卻沒有台語歌手。

 

「要鼓勵母語創作,也應該把新住民納入。」台灣搖滾教父、擔任過兩次評審團總召集人倪重華受訪時說,應該把新住民音樂跟台語、客語、原住民放在一起,設立「最佳母語獎」,讓東南亞國家的音樂為台灣流行音樂注入多元活力。

 

他感慨地說,東南亞的娛樂產業早已蓬勃發展,但台灣人卻還活在對東南亞有偏見的無知裡,沒有打開眼界,更打不開聽覺。呼應前外交部長、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黃志芳所說,東南亞國家的國際觀、英文能力都比我國要強,「台灣憑什麼瞧不起東南亞?」

 

至於母語獎為何設立不成?倪重華再次感慨,在台灣談到族群,就會變成政治問題,一旦變成政治問題,想修改制度、想創新都難以推進。在今年一月請辭台北市文化局局長的他,因不諳政治背腹受敵,當時也說「政治終究不是他熟悉的事情」黯然離去。

 

《延伸閱讀》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金曲獎 倪重華
    全站熱搜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