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77185_1750977445139396_8364692944809978262_n  

【金曲獎背後】金曲獎性格不明 倪重華:應回歸商業價值

 

文/黃捷 照片來源/金曲GMA官方粉絲團

 

27屆金曲獎入圍名單揭曉,許多入圍者大爆冷門,外界評價評審口味逐漸從主流走向非主流音樂,但也遭藝人曹西平痛批「都不認識,誰還想看?」意指失去大眾化口味、市場性也沒了。金曲奬性格不明,使得每屆評審標準不一,也讓落選歌手的粉絲年年質疑評選的公正性。

 

公正性不容質疑

「金曲獎的公正性絕無僅有。」台灣搖滾教父、真言社(滾石唱片子公司)創辦人、擔任過兩次評審團總召集人倪重華倪桑說,金曲獎評審團有嚴謹的投票機制,不像Hito流行音樂獎採分配制,讓歌手們配對各個獎項,金曲獎不可能配票或喬獎。

 

他舉例,一直到頒獎前,所有評審都不會知道投票結果,只有不能參與投票的評審團總召和一名文化部官員可以看到結果,保密程度絕對是世界數一數二,沒有名單外洩問題。

 

金曲獎應看市場性

倪桑說,鼓勵獨立音樂的獎項已有金音獎,金曲獎應該以主流的流行音樂為主。他認為,評選標準應該是看音樂的商業價值、有沒有市場性、賣得好不好、傳唱度高不高等,鼓勵流行音樂產業發展。

 

不過,音樂的品質還是首要標準。他直指台灣的音樂不夠創新、素質也跟不上世界的水準。他舉例, K pop(韓語流行樂)為什麼能夠走出世界?因其中的電子元素、舞蹈素質都有國際水準。「可能有人到現在都還覺得這種膚淺的音樂怎麼會變成世界名曲,但台灣音樂就是還閉鎖在島內。」

 

什麼是世界水準?什麼又是創新?他建議打開耳朵聽聽國外音樂,就會知道音樂性和技術差在哪裡。至於創新,倪重華以Miss Ko葛仲珊為例,說她是台灣從未有過的嘻哈女歌手,嘻哈技巧道地到位,國語歌壇無人能出其右。

 

回歸流行音樂的本質,倪桑說,流行音樂是產業還是藝術,至今仍無定論。他說,流行音樂、電影和電視三項產業的定位尷尬,爭論主因來自文化的藝術性和市場性始終衝突。「又要用藝術標準看它,同時又要產業獲利?」影音產業應隸屬文化部還是經濟部,各界至今仍爭論不休。

 

《延伸閱讀》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金曲獎 倪重華
    全站熱搜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