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革50年教養的下一代,正在領導中國】

文/北風北 圖片來源/ Ghostsigns

今年,適逢文化大革命50周年。
對在台灣的大多數人而言,文化大革命只是國中小教科書中描述水深火熱大陸同胞的一部分。教科書中對於中國政局在那10年當中權力傾軋的描述,對台灣人而言是一連串陌生姓名的堆疊。鮮少有人能真的可以想像在那個10年當中,中國平民百姓是怎麼活下來的。
在物產富饒的台灣,儘管上一輩會告訴我們許多沒有白米必須吃番薯簽的經驗,但是台灣在過去百年,不曾經歷餓孚遍野易子而食的饑荒。在經歷白色恐怖的台灣,儘管面對國民黨政權的迫害屠殺,不曾經歷必須不斷公開出賣羞辱愛你相信你的人才得以存活。
關於文化大革命的歷史記錄,在資訊越來越不容易受到箝制的今天逐漸被揭露。經過了二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之後,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中國百姓們,也越來越可以放下心中的顧忌,在四下無人的時候願意聊起那段歲月的記憶。
隨著越來越多歷史真相的流傳,除去屬於政治層面的鬥爭傾軋,越來越多屬於一個平民的,如何在那10年的暴風雨當中依然或難以作為一個人類而求生存的故事被揭露。於是在另一個世界的我們逐漸明白,那10年的中國,是一個巨大的米爾格蘭(Stanley Milgram)試驗〔註一〕,是一個每一個人每天都必須讓自己的人性與存活的迫切需求交戰的煎熬。
於是,許多仍得以存活至今天的人,的確是在那些歲月當中選擇了生存。而這個生存背後的代價,或許是他們心中封存著的烙印,或許是他們一直努力的遺忘,或許是在那段歲月之後,他們就習慣讓自己失去了靈魂,然後告訴自己一切是不得已或是理所當然。
但是,在芸芸眾生之中,依然可以尋得一些人,在經歷了這麼多的苦難之後,仍然將自己的人性與良知,用泛黃甚至沾著血跡的回憶包裹著,小心翼翼的護著藏著,即便不隨便拿出來示人,但是和這些人深度交往之後你會明白,在他們的心中是珍藏著這些屬於他們自己的靈魂瑰寶的。
日前,中國知名的文學大師楊絳以105歲高齡仙逝。即便是地位如此備受推崇,在歷經中國百年的動盪之後,對楊絳先生一生的描述,只能在網路流傳的百歲感言中,以這樣一段輕描淡寫的文字,為那一輩人的人生苦難留下註解:
「...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不論這段文字是楊絳先生親筆,或是世人偽託之作,在網路熱傳的事實都映射著背後諸多中國人民的認同,也真的是那一代人的共同印記。
時至今日,習近平世代,一個在文化大革命中形塑人格的世代,與文化大革命世代所教養的下一代,正在各個角落領導中國。世人更無從得知,在這樣一代中國的領導者心中深處,是否依然藏著那屬於他自己的一份靈魂瑰寶,抑或早已選擇丟棄遺忘。但是,在億萬的中國人民當中,散落的良知人性雖然如星辰寥落,卻是中國與這個世界的共同價值聯繫的觸角。
當然,50年前,米爾格蘭與毛澤東以不同的方式告訴人類,出賣自我的靈魂遠遠比我們所想像的容易。今日的中國,雖然不見得具備文化大革命捲土重來的必要條件,但是,與中國苦難後的人心交朋友,與那些至今仍散佈在億萬中國人民當中的美好靈魂交朋友,是這個世界的必要責任。讓這些人覺得自己並不孤單,讓這些人覺得對得起自己的堅持,讓這些人感受超越物質中國的美好價值,是這個世界必須一起讓這個中國試著更加美好,進而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的的共同努力。
苦難之後的美好,不應該孤單。
 
[註ㄧ](摘自維基百科)米爾格倫實驗(英語:Milgram experiment),又稱權力服從研究(Obedience to Authority Study)是一個針對社會心理學非常知名的科學實驗。實驗的概念最先開始於1963年由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倫在《變態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裡所發表的Behavioral Study of Obedience 一文,稍後也在他於1974年出版的Obedience to Authority: An Experimental View裡所討論。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測試受測者,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習近平 文化大革命 楊絳
    全站熱搜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