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林正文
「維護食品安全」一直是蔡英文總統當選前極力喊出的重要民生政策,但上任後,就因美豬是否要開放進口而掀起爭議,更讓民眾對於瘦肉精的疑慮,波及到國產的畜產品。為了要減緩民眾「聞豬色變」的疑慮,農委會籌劃多年的「國產生鮮豬肉追溯系統」即將在9月上線,不過事前的記者會一延再延,有學者指出,農委會擔心「豬事」不順,希望將計畫做得更完備。
在7月29日的記者會,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一開場就強調,讓人民吃得安心一直是新政府致力推動的「有感政策」,而從過去大大小小的食安事件中,不難發現「檢驗非萬能」,因為政府提出「加倍查驗」,往往會發現如果查出了問題,卻未必找得到問題的源頭,因此開始重視食品生產上游的農產生產端,希望農產品都能進入產銷履歷系統,而畜產水產品則是積極輔導生產者加入追溯系統。
在農委會任職32年的畜牧處副處長王忠恕表示,生產者管理一直是個龐大工程,尤其台灣農業生產者多屬小型,交易的樣態非常多元,以豬肉交易為例,國產的溫體豬肉有來自拍賣市場、有契約飼養、有來自肉品公會的屠宰場,還有從牧場直接收購。而超市或大型通路販售的冷凍肉品或進口肉品,因為有供應商稅籍資料,較容易溯源,反而是國產豬肉的溯源,就必須用剝洋蔥式地,一塊一塊地將來源拼整出來。因此從2011年就開始先期實施單一牧場出豬政策,可精準掌握養豬場進出市場的紀錄,建立資訊系統,直至104年起協調養豬場、肉品市場及肉商公會等單位,進階推動「國產生鮮豬肉追溯系統」,歷時長達5年。
「國產生鮮豬肉追溯系統」可讓消費者使用手持行動裝置,掃描懸掛在肉攤上的國產生鮮豬肉追溯標示牌上的QR code,或使用家用電腦在瀏覽器輸入網址:http://farm.naif.org.tw/,進入查詢介面後,輸入肉攤業者寫在標示牌上8位溯源碼,就會顯示該豬隻拍賣日期、拍賣市場及來源牧場。讓消費者知道今天買的豬肉有清楚的生產者資料,排除可能買到來路不明、品質有疑慮的問題豬肉。目前農委會掌握全台攤商登記資料共有1.2萬筆,經大數據交叉比對後,有持續營業的攤商約1萬名。目前採取輔導鼓勵方式,希望攤商願意加入懸掛國產生鮮豬肉追溯標示牌,並未採行任何的強制措施,「我們的目標希望追溯系統在2017年上半年就可以普及到市場通路的50%以上。」身為蔡政府團隊中的首席農業專家,陳吉仲對此推廣深具信心。
不過,不少農業學者或食品業者,都認為產銷履歷或追溯系統的功能,往往是「貼牌行銷」的功能遠大於實際的食品安全功能,尤其一般民眾在採購食品前,會去下載APP,逐一掃描食品或農產品上的QR code的比率極低,要如何讓這套費時費預算的系統,能夠真正進入民眾的日常生活,而不會淪落為蚊子APP,相信是農委會更需要努力的目標。
《 延伸閱讀 》
先別管美豬了 7成5民眾不信台豬沒瘦肉精
風災吹走多年耕耘 台東小農重建之路需要支持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