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當UBER被踢出市場 消費者將是最大輸家】

文/張思思 照片來源/Kevin Poh@Flickr

 

最近Uber彷彿有點流年不利,先是該公司決定把中國業務賣給最大競爭對手滴滴出行,接著台灣政府認為Uber登記在台經營的業務與實際不符,有意撤銷Uber的投資許可,表面上Uber似乎在這兩塊市場踢到了鐵板,不過隨著主要競爭對手從市場中消失,最終消費者恐怕才是最大的輸家。

彭博社(Bloomberg)報導,在中國的幾個主要大城市,計程車數量不足是一項存在許久的問題,以北京為例,從1994年到2011年,北京的人口數由1,100萬人幾乎倍增至2,000萬人,但這段期間計程車的數量卻只增加了10%,民眾為了搶搭計程車而發生衝突已是司空見慣的光景。

北京計程車司機令人不敢恭維

除了供需失衡的問題外,中國計程車司機的服務品質往往也令人不敢恭維。華爾街日報在兩年前曾做過一篇報導指出,外地遊客在北京搭乘計程車,經常會遇到司機故意忘記按下計費表,等到了目的地後就漫天開價,或著在與指定地點仍有一段距離的地方就要求乘客下車,只為了自己停車比較方便的離譜情形。

隨著Uber與滴滴出行這一類車輛共乘的服務平台出現,民眾開始有了更多的選擇,對於改善交通運輸的品質毋寧有著一定的幫助,但無可避免地也引來現有計程車業者的反撲。在2015年,有記錄的計程車司機抗爭行動便高達253件,今年1月深圳的計程車司機發起大規模抗爭,聲稱車輛共乘服務導致他們的收入減少一半,該項行動在當時幾乎有效癱瘓了當地的交通。

此外,為了要搶占市場份額,Uber與滴滴出行在中國進行流血競爭,紛紛對旗下司機祭出高額補貼,因而吸引了不少原本隸屬計程車行的司機轉換跑道,不過這也引來了一些地方政府的不快,因為許多計程車行在事實上都是由當地的政府或官員在經營。

中國政府希望業者進行整併

然而對於日益升高的衝突與市場亂象,中國政府決定採取的解決辦法,卻是希望盡量減少市場競爭者的存在,因為在政府的考量當中,這樣不但可以消除市場削價競爭的行為,安撫現有的計程車業者,並且還能夠從最終留下來的業者那裡,取得未來在政治或商業上的更多利益。

在稍早前由中國政府發布的車輛共乘服務管理辦法當中,有一條規定便是限制業者不能夠用低於成本的價格來和對手競爭,或許是眼見自己已經無法再藉由價格戰取得優勢,Uber才會決定壯士斷腕,將中國業務賣給滴滴出行,但Uber終究並不算是輸家,因為該公司藉由這筆交易獲得了滴滴出行2成的股權,代表未來該公司仍然能夠享受到中國車輛共乘服務市場的龐大商機。

消費者選擇變少

於是當一切塵埃落定後,滴滴出行成為了市場壟斷者,中國政府也能夠靠著滴滴出行的幫助解決一部分交通問題,只有消費者必須面臨到收費增加、選擇減少,以及服務品質不穩定的困擾,唯一稍堪安慰的是,畢竟他們還是比以往多了滴滴出行可以選擇。

是的,中國的民眾至少還是能拿起手機呼叫滴滴出行的司機,至於台灣呢?恐怕只能繼續期待小黃跟上時代的腳步了。

 

《 延伸閱讀 》

領先全球!中國即將讓汽車共享服務就地合法
反UBER 小黃車海包圍立法院抗議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arrow
arrow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