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不符市場需求!捷運公共住宅、商用大樓出租率僅達6成】

文/李佳穎 照片來源/台北市政府-公共住宅資訊網

 

台北市長柯文哲為兌現8年5萬戶公營住宅承諾,於2015年首推捷運聯開宅轉為公共住宅,開放570戶,至今出租率僅有6成。捷運商用聯開大樓的出租狀況亦不如預期,閒置率已逾3成,閒置期間已經損失4億2千萬。

捷運公共住宅租金過高

2015年,台北市政府研商捷運聯開宅辦理公共住宅可行性,後來開放捷運龍山寺站、港墘站、小碧潭站與台北橋站四處的聯合開發住宅,共570戶作為公共住宅,如今僅出租338戶,招租成效並不佳。因此,都發局將原本46歲以下的年齡限制取消,放寬為無年紀限制,隨時可以申請、簽約。此政策已經施行一年,雖以市價85折出租,但出租率一直沒有提升,目前招租的房型,每月租金至少1萬3千元,許多無殼蝸牛依然付不起。

根據統計,台灣住宅供給的租售比大約為8:2,高達8成的住宅來自購房市場,只有1成多是來自租屋市場,公共住宅更僅占0.08%。開放捷運聯宅做為公共住宅,看似美意一樁,實則遭受許多批評。一方面針對弱勢族群的開放比例過低,固守法定10%的低標;另一方面卻又遭到原住戶反對,認為將聯開宅承租給弱勢租戶將影響其房價,搞得裡外不是人。

商用大樓不符地區需求

1993年,北市府與當時的台北縣政府共同設置「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土地開發基金」,聯結捷運場站與沿線周邊土地統合開發,以打造兼具交通便捷與商業繁榮的運輸系統,並帶動捷運站周邊的經濟發展,自2013年至今閒置率皆超過3成,新北市更是高達6成。

北捷目前開放出租的商用不動產包含辦公室、商場等,然而不同區位的捷運站其產業型態不盡相同,原本所設定的使用型態在未盡詳細評估的狀況下,與聯開大樓所在地的需求不符。例如新店區公所附近多屬人數較少的事務所,但招租幾乎是每戶約70至80坪的辦公室,市場需求相對較低。停車位的有無也是個問題,多數共構大樓並無附屬的地下停車位,未能完全出租。另外,淡水捷運站招租的部分是兩個近600坪的商場,至今乏人問津。

台北市捷運局回應,「將加強行銷,除既有工程會網站公告外,請觀傳局協助利用市府宣導資源,如捷運站跑馬燈宣導,以及函請相關公會廣為周知,並於平面媒體四大報刊、租屋網刊登廣告。」

土地利用缺乏整體思維

捷運公共住宅租金過高,以及商用聯開大樓不符當地需求,都顯示整體的規劃設計未能呼應市場需求,在經營管理上,缺乏對於經濟、產業的審慎評估,導致空置率居高不下,產生損失。

聯合開發的公共住宅與商用大樓雖然分別牽涉到都發局與捷運局的業務,但是公有土地的規劃與使用都必須有整體思維,納入使用者的意見,才能更貼近社會需求。

 

《 延伸閱讀 》

政策忽多忽空-房市冷價格卻不跌
板南線房價失守 捷運宅榮景回不去了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arrow
arrow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