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好蕉情】蕉農心事誰人知? 新政府振興農業只有口號?

 

文/黃捷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新聞局

當氣候越來越極端,蕉價註定要跟著暴起暴落嗎?天災難以掌握,人禍風險更要降到最低。高雄農業改良場場長黃德昌說,台灣香蕉現階段競爭力的一大問題,是供給量和品質不穩定,比起菲律賓、厄瓜多採取大規模、企業化經營,目前台灣的小農田區分散,每位蕉農平均土地分不到0.5公頃,質與量都難穩定。

 

小農小地只能小確幸?

熟悉香蕉產業的嘉己人創新農業行銷公司總經理林裕紘說,小農模式因為不同貨源、不同天數、不同栽培管理甚至不同品種,造成香蕉齊一度不夠,例如催熟後,熟度不均,「跟大量統一種植的沒得比。」

「農戶基本生產單位太小了。」屏東蕉農余致榮直指原因。台蕉產期長達一年,加上年年受到颱風、寒害影響,損害率極高,產量連內銷都不夠,更何況外銷需要穩定貨源。余致榮以自己為例,祖父輩就是蕉農,留了8公頃土地給他,後來他組織產銷班擴大到30幾公頃,算是少數的大農,甚至能攬下便利商店通路,小七賣的香蕉上印的「安心農夫」就是他。

但不是每個農夫都這麼幸運。余致榮說,多數蕉農的農地不到1公頃,根本禁不起天災蟲害侵襲,再加上小農少有「農業企業」概念,不懂得風險管理、品質管理和行銷,賣多少算多少、不在乎口感外觀,就是照傳統方式在種。

 

農企觀念難推行

政府沒有適時輔導嗎?余致榮說,政府其實挺盡責,提供了技術精進方法、品種研發,也推動產銷班,但農民多是老農、貧農,沒有知識青農投入,「農夫素質就這樣,你要怎麼跟他談合作?」

他指出,品質不穩定是農民自己的問題,「農民要自己檢討,一天花多少時間照顧果樹?」對施肥也研究出獨特心得的他,認為訣竅跟能力沒有關係,就看用不用心。台灣香蕉研究所所長趙治平也說,多數農民光是幫香蕉套袋、避免擦傷影響外觀這類「幫香蕉美容整形」的功夫都不願意,更難說要推動生產管理。

趙治平說,在技術方面,政府該給的資源沒有少過,提供示範的栽種專區,希望幫助台蕉提高品質、打出品牌,但農民合作度低,「技術都在那裡了,就等農民採用。」他說,農民對企業管理沒概念,行銷觀念淡薄,再加上農民之間沒有合作意願,整合小農很困難。

 

整合小農靠機運?

「沒有人整合小農,是最大的問題。」余致榮點出問題核心。政府要一個一個去跟農民溝通沒那麼容易,且政府難以強制介入自由市場貿易,要求小農全部合作,走企業化經營、大規模生產。況且整合者的角色該由誰來擔任?

林裕紘說,目前有部分是整合小農,例如交給都樂(dole)合作社。但管理是繁瑣的,也必須等待願意管理、也有能力整合的人出現,才會有成功穩定的合作社。

長期協助農民克服各種栽種疑難雜症的則觀察到,天災人禍增加了務農的難度。過去傳統農會或產銷班互助體系的學習模式恐不足夠,政府這幾年投入預算成立「農民學院」,從早期找不到人來上課,逐漸有年輕的「農二代」來學習,甚至帶著家中經驗豐富的老農長輩一起參與,讓農業經營的系統在民間逐漸成形。不過,農民學院還在起步階段,要從技術交流到有效地整合小農產銷系統,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效益。

 

 

《 延伸閱讀 》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FIP 的頭像
    BFIP

    信傳媒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