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 鄭國強
被新政府視為轉型正義關鍵、俗稱黨產法的「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25日終於在立院三讀通過,這個看似只影響到政壇的法案,卻引起企業界的憂慮,因為以前國民黨透過中央投資、光華投資等轉投資的上市櫃公司的持股,都有可能被視為「不當黨產」,面臨股票可能會被強制處分,甚至會影響到公司的股權結構。
黨產法中對於「不當黨產」的定義範圍甚廣,從不動產到股票都涵蓋在內,根據法條內容,將由各方組成的「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來認定「不當」黨產,而政黨、附隨組織在1945年8月15日起不當取得之黨產皆為追討對象。
黨產法將牽連到股權結構
王道商業銀行董事長駱錦明表示,黨產法追討的多為接收日本人留下的爭議財產部分,應該只會影響到不動產的部分,對上市櫃公司的影響應該不大。
然而不當黨產法中,針對國民黨過去由不當黨產取的轉投資,或者以不當黨產為資本再轉投資的部分,也可能被「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認定為該討回的資產。
例如,國民黨透過中央投資轉投資中華開發、復華金控(被元大金控合併)、高雄企銀、中鼎工程。由光華投資轉投資的聯電、欣高石油氣、遠東航空;華夏投資的「三中」如中視、中廣、中影等;景德投資的中華映管、幸福人壽等,甚至連早期的台積電都有國民黨資金。
工商界盼政治不影響企業
國民黨轉投資複雜,經過多次轉手,還有部分上市櫃公司有國民黨持股,可能陷入「不當黨產」政治漩渦,因為若被視為不當黨產,要強制處分賣出,那麼可能影響到公司的董監結構。
「有些上市櫃公司會擔心股權的變化,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指出,國民黨有投資幾個大的產業,只是股權的投入而已,只希望政治鬥爭不要影響到正常公司營運。
南台科大副教授、「黨產歸零聯盟」執行長羅承宗則認為,企業並不需要擔心營運的問題,反而因此可以清掃黨國資本主義,讓過去靠黨國特權的經營現象消除,「雖然已經政黨輪替,但過去靠特權的企業形成一種結構,唯有處理黨產才能打破不公平競爭。」
羅承宗說,不當黨產法一方面讓市場競爭更為公平、效率,另一方面,台灣的政黨政治才能正常化,因此某個角度來說,不當黨產條例也是一種民生法案。
《延伸閱讀》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