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年金改革,改的是支出還是分配?】

文/北風北 照片來源/總統府

 

年金改革,一直是蔡英文總統自成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以來最鮮明的主張,也是之所以任命林全為閣揆的主要任務。林全在選前擔任小英基金會執行長時,最早徵詢各方意見的也是關於年金改革議題的意見。因此上任之後,各方對於這個攸關台灣未來會不會步向希臘化的關鍵改革,紛紛關注蔡總統與林全內閣的一舉一動。

但是上任近3個月以來,對於年金改革的方向與方法,蔡總統與林全內閣始終沒有讓社會大眾清楚明白年金改革可能的未來。透過新聞媒體傳播的,是在副總統陳建仁主持下一場又一場各方叫囂爭執不下的會議,人民迄今看不到的,是對於年金改革政府有什麼樣的藍圖或說帖。

合議制年金會議讓新政府深陷泥淖

如果林全內閣打的如意算盤是讓年金改革的決定成為合議制,以減少年金改革的阻力並且凸顯年金既得利益者的角色,進而獲得社會大眾與輿論對年金改革的支持,那麼以目前現況的進展,不但沒有獲得原先這個意圖的進展,反而讓反對民進黨政府的軍公教泛保守勢力,逐漸在反對年金改革的大旗下凝聚,甚至進而成為滋養保守政治勢力的沃土。

正如柯文哲市長在大巨蛋議題的久攻不下,年金改革議題一樣可能成為林全內閣或甚至蔡英文政府深陷其中的泥淖。

年金改革不論蔡政府團隊在選前於學理上的依據與規劃為何,在面對改革必然的阻力時,基本的原則不外乎是「明確改革對象,擴大改革支持」這兩種手法。但是在這兩種手法之前,民眾需要明白知道的是,蔡英文政府的年金改革,究竟是要改革年金支出,還是要改革年金分配?

如果是因為國家政府債台高築,甚至排擠建設性投資,以至於間接造成台灣產業轉型遲滯,民眾普遍低薪過勞,從這個角度要來改革年金支出,雖然可能言之有理,但恐怕很難獲得包括軍公教眷屬家庭在內的民眾普遍支持。

退休軍公教貧富合理重分配

原因在於過去這些年,相較於年金改革,包括對過去各種產業補貼政策的檢討,企業所得相關稅賦及法令的修正,政府預算編列浮濫的改善,公共建設支出是否如期創造周邊效應等等,這些應該除弊興利,符合人民對蔡英文政府大刀闊斧改革期待的政策並沒有如期推出,反而在一上任之際就先針對直接可以減少帳面支出的年金開刀。

儘管年金現況確實是需要被改革的事實,但是在優先順序和相關效益上就很難不受人質疑,伴隨的阻力也會隨之高漲。

但是如果年金改革是先以改革年金分配為目標,那就完全不一樣。

年金所得替代率高是事實,但是基層退休軍公教生活難以為繼者依然存在。如果是先將年金實際到達一定金額的退休軍公教實領金額減少,但是以長照醫療照護等等老年實際需求的服務代之,或是先將年金高收入(或家戶總所得高)者的一部分金額轉而提升最低階退休軍公教(或家戶總所得低)者的年金,改善基層退休軍公教的生活及自我照護品質,進而促進基層軍公教退休後的整體健康,降低國家醫療社會福利的支出。

政府等於是藉著將退休軍公教貧富兩個極端的所得合理重分配,輔以醫療長照社會福利的補貼調整,讓政府雖然未必大幅減少帳面上的會計支出,卻從中減少原先的經濟學無謂損失,也改善了現有年金結構的分配正義,相對而言在「明確改革目標,擴大改革支持」上可能反而會有短時間內初步成效的可能。

年金改革,究竟是要改革年金支出,還是改革年金分配,這是蔡英文總統和林全內閣不可迴避,必須明確表示的問題。再繼續上演年金改革委員會的鬧劇,只怕在反對年金改革下凝聚的力量,才會是阻撓未來其他改革的禍因。

 

《 延伸閱讀 》

年金改革委員會有濃濃火藥味
走味的年金改革會議 變吐苦水論壇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arrow
arrow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