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工程師、機師、醫師別只關心「寶可夢」 請注意你們繳稅可能比帝寶豪宅有錢人還多!】

文/張瀞文 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如果有人問,全台灣所得最高的人住在哪裡?10個有9個人會回答:「不就是住在台北信義區豪宅、帝寶豪宅裡的那些人嗎?」沒錯,一般認知確實是如此。但如果攤開報稅資料,保證大家會嚇一跳,因為全台所得最高的村里,完全沒落在信義區或帝寶豪宅裡。

全台所得中位數最高的村里落在新竹縣市

根據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統計資料,全台各村里所得中位數排名前25名幾乎全數落在北台灣,其中新竹縣市就占了18個里,位於新竹市的關新里排名第一,是全台唯一中位數破200萬元的里。另外,包括台北內湖寶湖、南湖兩個里、新北新店華城里、桃園蘆竹吉祥里、龜山長庚里,以及台北中山成功里也躋身前 25名。

undefined

從以上統計資料可以看出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新竹縣市、台北內湖等這些所得中位數高的里,幾乎就是台灣科技產業主要的聚落,第一名的新竹市關新里是距離竹科最近的重劃區,而桃園蘆竹吉祥里估計是國內航空機師的居住聚落,龜山長庚里應該是醫護人員群聚之處,難道這些人的年收入比信義區名人、或住帝寶豪宅的人還高?

當然不是。這代表竹科、內科的這些工程師們、桃園的機師們、醫師們,賺的每一塊錢都逃不掉,這一群人是為國家創造稅收貢獻的主要來源,如果從替國家創稅貢獻總額來看,這一群竹科、內科工程師、機師、醫師等螞蟻雄兵,應該比買得起上億豪宅的大老闆們還要多得多。

為什麼會這樣?這就是我們的稅制出了問題,從工程師、機師、醫師成為納稅主力,可以看出台灣稅負嚴重扭曲、稅收嚴重失衡的問題。

8月11日政大法律系教授郭明政、政大經濟系特聘教授林祖嘉、中國科大商學院院長、前立法委員曾巨威,及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張金鶚,這4位來自財政、經濟、地政、法律背景的學者,在立法院請願室召開一場記者會,他們公開支持房屋稅合理調整,呼籲政府應該堅持房地產租稅改革。

工程師、機師、醫師成為納稅大戶

前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表示,依法房屋稅每3年就要調整一次,但是過去30多年,都沒調整,此次要調整引起爭議,他擔心因各方論戰壓力下造成地方政府徵收退縮。

對於前行政院長陳冲所提及的「果樹原則」,他認為是似是而非的說法,對於外界所提房屋稅太高的問題,他以台北市2106年5月徵收房屋數據舉例,台北市自住房屋有72萬3,396戶(占90%),自住房屋每戶房屋稅平均繳納的稅額為4,965元,非自住房屋(占10%)平均每戶房屋稅2萬976元,換句話說,絕大部分的住戶課徵不到5千元房屋稅,被說會影響果樹的成長,甚至是拔掉皮的說法顯然不通。

在記者會中,前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林祖嘉也以台灣的稅收,輕房屋稅及土地稅等財產稅,卻過度集中在個人綜合所得稅,提醒政府應該重視這樣的問題。

林祖嘉表示,台灣人民的租稅負擔率僅GDP的12.8%,遠低於先進國家一般20%以上的水準,租稅負擔率看似全球最輕,但是台灣所得稅的最高稅率卻達到45%,幾乎是全世界最高,這代表台灣在其他方面的稅收相對較低,例如財產稅和銷售稅等等。

房屋土地稅等財產稅偏低

這幾年在台灣個人所得稅率占總稅收比重持續上升,目前已經一路從過去的25%提高至45%,今年上半年更提高到51%,換句話說,台灣的個人所得稅率占總稅收比重甚至比美國的47%,比歐洲社會福利國家都還要高。

但是房屋稅及土地稅等財產稅,在台灣的實際稅率卻是偏低(大約僅有千分之三左右),遠遠不及許多先進國家平均約現值百分之一的水準。曾巨威補充,現行台灣房屋稅加地價稅總計僅占GDP的0.88%,僅有OECD國家1.8%水準的一半左右,顯著偏低。

以上這些數字凸顯了台灣獨有的一種現象,那就是台灣受薪階級成了繳稅的中流柢柱(高達七成以上),因此才會有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統計個人所得稅納稅所得中位數前25名,大多落在竹科、內科、桃園蘆竹、龜山等工程師、機師、醫師等專業聚落的現象。

個人所得稅稅率過高,稅收來源過度集中在個人綜合所得稅,受薪階級螞蟻雄兵們不僅享受不到低租稅負擔率的好處,他們爆肝、加班所領的血汗錢還一毛都逃不掉。

在這種情況下,有辦法的人只好選擇用腳投票,台灣的高個人所得稅也因此導致產業發展所需的優質人才,不是選擇出走,就是外籍人才不敢進來,這等於是變相懲罰努力工作者,妨礙國家競爭力提升,也傷害經濟發展。

個人所得稅太高,高階人才嚴重淨流出

對此,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曾公開表示,台灣之所以為人才淨流出最嚴重的地方之一,和稅制脫離不了關係,「台灣對年薪逾千萬的高薪者課以45%的高稅率,會讓努力打拚的高階人才,不願留下來替台灣經濟效命,長期發展下來,人才出現嚴重淨流出,甚至往低稅率國家去。」

張金鶚表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房屋稅是地方建設重要財源,地方財政一定要有人負擔,有必要積極調整,同時,重點不在於課不課,「而是應討論如何合理分攤,不樂見地方政府因外界爭議而在房屋稅調整上怯步。」

基於改善地方政府財政、健全公共建設以及租稅分配的公平性,林祖嘉建議,房屋稅仍應調整,但台灣有近85%家庭僅擁有一戶自住房屋,因此應朝自住輕稅、非自住稅賦調高的方式調整,以符合租稅公平。

房屋稅「可修不可廢」

曾巨威則認為,房屋稅「可修不可廢」,他具體建議房屋稅改革的做法:(1)自住稅率從1.2%降為1%,但認定標準應限縮為一戶或二戶以內;(2)標準單價調漲應適用於所有房屋,但地方應靈活運用「打折」工具,減緩改革衝擊並兼顧政策性考量;(3)為符合實際現狀與配合標準單價調高,房屋折舊年數與殘值率可適度調低,例如折舊年數最高60年調降為50年;(4)建立房地合一的不動產稅制,根本解決台灣財產稅問題。

4位學者共同建議,整體房屋稅制、稅負應循序漸進調整,短期地方政府仍應積極合理調高房屋稅;中期來說,財政部應檢討房屋稅制度,例如降低自住房屋並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或由每3年改為每1年調整。最終長期,財政部及內政部應檢討將房地合一一併課徵財產稅,並以實價登錄為基礎。

 

《 延伸閱讀 》

板南線房價失守 捷運宅榮景回不去了
業者告白:調高房屋稅是拖累經濟的元兇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arrow
arrow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