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路行者咖啡 一杯50元的夢想】

文/湯家惠 照片來源/路行者咖啡臉書

 

在光復南路的巷子裡,有一家「包包」餐廳,走近一看,餐廳的門口有個大哥正低頭專注地手沖咖啡,這個小小的攤位叫「路行者咖啡」,他是黃紫雲。他的腳步有點緩慢,外表跟其他人沒什麼差別,但在他開始賣咖啡前是個街友。

「沒辦法」的人生

黃大哥曾經自己開過裝潢公司接案子,收入還算穩定,當時八大行業興起,酒吧、舞廳如雨後春筍開業,常常接案前談得順利,給訂金給得大方,但到裝潢都完成了,要結清尾款時,卻發現老闆換人、公司改名字,錢也求償無門,他的裝潢公司就這樣倒閉,當初開業的幾十萬資本賠光了,生意失敗的黃大哥,房子被法拍、妻離子散。

後來黃大哥成為古蹟維修木工,有著還算穩定的收入,但在一次工作意外中脊椎受傷,「沒辦法,那時候哪有什麼保險,看醫生也是花自己的錢。」不敢冒著可能下半身癱瘓的風險開刀,靠著自己存下來的微薄積蓄,一次次看醫生也花光了,從此行動須倚靠拐杖。無法繼續從事木工工作的他,開始在萬華地區擺地攤賣手錶。

「生活很苦,每天都被警察趕,」黃大哥回憶起這段過去,無奈地搖搖頭,「我也沒辦法,很想賺錢,可是議員就想盡辦法要趕你走。」黃大哥把「沒辦法」掛在嘴邊,似乎這是最能訴說當時處境的三個字。奮力在社會邊緣找一絲光芒的人,卻被一雙看不見的手推向黑暗。

黃大哥住在萬華的朋友家裡,七、八人合住,生活的環境並不好,有時擺攤回家晚了,沒人幫他開門,「人家沒跟你收房租就不錯了,沒什麼好嫌的。」黃大哥便偶爾在網咖過夜。

「人潦倒的時候,好像全世界的人都不想幫你。」黃大哥離開萬華後,回到故鄉桃園火車站賣報紙,不久後,車站改建成三個出口,「客源都被分散了,生意變很差」,一次因緣際會認識了輔大社工系的劉一龍老師,帶黃大哥找老師學習手沖咖啡技術,也得到安欣關懷協會的協助,提供住處,2015年發動集資,讓黃大哥有簡單的攤位和器具能營業,更幫助他將賣咖啡的收入存下來。

一杯50元的夢想

「生活沒那麼困難啦。」黃大哥說雖然工作時受傷的脊椎沒辦法醫治,導致他無法久站或走遠路,但他仍很感恩,現在到處「巡迴」,賣著一杯50元的咖啡,收入夠他吃飽、看醫生拿藥,還能夠固定讓安欣關懷協會把他的收入存下來,一點一滴等待有一天實現夢想。「我想開店!」黃大哥堅定地說出目標,他八月每周二、四、六在包包餐廳駐點販賣,提供台灣在地咖啡豆煮出好品質的咖啡,「我壓力也很大吶!在人家的地方賣,生意不好我會不好意思。」黃大哥說,想有個自己的店面,或是買一台咖啡車,「我想要到各地感謝那些幫助過我的人」。

問到黃大哥會不會想跟家人再次團聚,他說「已經分開那麼多年了,再回去也怕打擾。」黃大哥的心思細膩,擔心家人不想照顧脊椎受傷、需固定看醫生花醫藥費的自己,雲淡風輕地說,「自己這樣也很好啦!」黃大哥只希望現在收入能夠更穩定一些,他說,路行者咖啡剛開始募資、網路宣傳時,生意好得不得了,「我那時候一天帶100個紙杯還不夠,」但隨著時間流逝,網路的熱潮退了,「現在好的話一天3、40杯,不好的話只能賣2、3杯。」

 一杯50元的咖啡,能獲得的利潤其實只有10幾塊,起伏不定的收入,加上脊椎問題幾乎必須「做一休一」,大哥仍然很感恩受到安欣關懷協會的支持,讓他有地方棲身,他也說,未來如果能有據點、穩定收入,他願意固定回饋給安欣協會。

undefined

劉一龍老師(右一)帶黃大哥(左一)找老師學習手沖咖啡技巧。(圖片來源/路行者咖啡)

黃大哥除了在包包餐廳賣一杯180元的台灣在地咖啡之外,還會到桃園市勞工育樂中心、牧夫餐坊等地賣50元的手沖咖啡。黃大哥說,「說實在的,50元根本沒什麼賺。」但是他一杯杯賣,相信總有一天他能夠打響「路行者咖啡」的名號,買更多咖啡豆,沖出不同口味的咖啡,讓更多人看見他的故事,願意停下腳步,買一杯他的咖啡,願意相信「街友不等於不願意工作的人」。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arrow
arrow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