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加人力加到破產 問題是要加誰?】

文/北風北 照片來源/景文科大餐飲管理系網站

 

行政院長林全日前針對一例一休問題,一席「加人力加到破產」的說詞,引起不少的爭議。從國家經濟層面的角度,這個說法確實部分反映了台灣當前產業改革的需求,但是如果單純這樣解讀,那就只是片斷的表象認知。

台灣經濟轉型的停滯,很大的一部分是在於人力就業市場的失衡。台灣大部分的企業在過去的幾年,陷進了缺乏轉型動力的泥淖。

在人力資源的供給上,由於廣設大專院校與技職體系的崩毀,使得人才優劣的交易訊息被嚴重混淆。過去儘管有大學窄門的存在,但是如電子產業領域中,台清交成四校畢業生確實提供了電子產業當中人力資源市場的效率交易,也就是電子產業的人力需求方,可以不需要花費太高的交易成本(如人才選訓)就可以獲得符合企業需求的人力資源,也維持了相對於其他產業較高的人力資源穩定。

台清交成四校提供電子業穩定人力資源

但是其他產業就不如電子業這麼幸運。技職體系的崩毀,不只摧毀了一整代的年輕學子,更重要的是無數具有產業實務經驗的資深教師,在技職教育轉型大專院校的過程當中,由於學歷資格等等種種問題被捨棄犧牲。當年「景文案」涉及其中的教育部高教官員們,傷害這個國家的不是單純公務人員涉及貪瀆的弊案而已,而是從那一群涉案官員開始的廣設大專院校風潮,與一整個世代技職教師資源的崩解。

二十年過去,台灣培養了無數的大學畢業生和碩博士生,但是這樣的教育投資卻和台灣的產業結構落差越來越大。而依然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台灣經濟,卻無法像大型企業一樣發展完整的企業內教育訓練體系來養成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對於求職者是否能勝任工作需求的依賴,會遠比大型企業為主的經濟體系來得多。

當大學畢業生進入職場之初,鮮少符合企業所需求的基本能力要求時,對於企業而言,就必須花費更多的內部教育訓練與試誤成本,才能夠找得到適合企業需求的新進人員。

而良莠不齊的大專院校畢業生,更讓人力就業市場因為缺乏了傳統學歷等作為交易訊號傳遞的有效媒介,以至於整個人力就業市場就陷入了典型的「檸檬市場理論」:當人力就業市場不再存在可依循的訊息傳遞時(也就是學歷證照面試完全無法有效辨別能力的情形下),在固定的薪資水平下,最願意接受給定薪資的,趨向於薪資高過本身能力自評的保留價格(reserved price)求職者。

檸檬市場理論,薪資逐步下修

但是就資方而言,當錄用後發現給定的薪資高過於所對應的能力表現時,在下一次的人力招募就會傾向於下修薪資條件。整個市場薪資就陷入逐步下修的死亡螺旋,終至人力市場失效(market failure)。也就是願意以高薪資聘請高能力的企業主,聘到的是能力不符需求的大學畢業生,於是只好依據工作表現薪資下修。但是具有高能力的初求職者,卻又無從證明其能力以謀得符合薪資期望的工作,只能變成自願性失業,或是選擇跳離這個經濟體系。

願意出高薪資的資方與具有高能力的勞方無法有效在市場被撮合,就無法生產高價值的產出。而沒有高價值的產出,就無法讓資方在獲取生產剩餘之際,還願意嘗試提昇薪資來試圖或去更高效能高價值的產出。

這是台灣目前產業最大的困境之一,也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難解問題。教育改革與重建技職教育體系或許是一個根本的解法,但是在技職師資流失與大學退場機制缺乏的情形下,要重建整個可以有效傳達訊息的教育體系顯然是需要開始,卻緩不濟急的工作。

與其在一周休多少假上陷入見樹不見林的爭執,林全內閣團隊如果可以從重建就業市場供需之間的交易訊息來思考,或許如何讓企業「加對了人」比「加人加到破產」要來得重要。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arrow
arrow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