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水果愈來愈貴 真的是因為有人搞鬼嗎?

 

文/林正文 攝影/林煒凱

主計總處 7月 5日公布6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在民生物價中水果漲幅最高為35.81%,也創下過去10年7個月來最高紀錄,其中荔枝和芒果價格和去年同期相比漲幅都超過7成,木瓜和鳳梨漲幅也不小,甚至主計處預估,接下來又進入颱風季節,7、8月的水果的年增率漲幅仍持續上揚。

今年上半年,農委會農糧署不只一次針對農產品月平均售價不斷提高發出聲明,原因不外乎去年兩次颱風造成農損以及今年初帝王級寒害襲擊,忽冷忽熱的極端氣候,讓原本在春初應開花結果的夏季水果都無法順利收成,其中芒果和荔枝嚴重歉收,像是屏東枋山芒果產量減少8成,新竹香山荔枝產量僅勝去年1成。

天災造成的損失,果農可以向農委會申請災損補助,屏東枋山鄉鄉長洪啟能指出,1公頃損害補助9000元,但是若要補貼耕種期間的肥料、灌溉成本,至少要14000元才夠,因此農民損失就會轉嫁到成品價格上,像是賣相佳的芒果和品質好的玉荷包,今年市價幾乎是去年的1倍。

每當蔬果價格上漲時,消費者會將荷包縮水的矛頭指向農產運銷體系中的「盤商」,指稱因其居中操弄價格,才讓價格暴漲。但真的是這樣嗎?

家中經營水果批發超過30年,從小在果菜市場長大的農食創客松發起人黃文弘指出,水果採收後到消費者手中,中間會經過「共同運銷機制」,管道包括了果農可以和農會或農業合作社集貨,再共同運銷到果菜市場,或是直接寄送給各地行口(批發商)進行銷售。

果菜市場上的拍賣官,是決定當日批發價格的關鍵人,會依照當天水果進貨品質、數量,以及市場需求來喊價,而「天氣」也是拍賣官定價的重要參數之一。因為如果是連續陰雨的天氣,代表菜市場買氣可能會較差、水果採收品質也會較差,都會影響批發價格。如果連續多日天晴,意味著接下來幾天會大量進貨……這些判斷價格的「眉角」,都靠拍賣官的市場經驗,沒有SOP可言。拍賣官喊價,就像賭桌上的荷官一樣,需洞察四面八方,再決定價格要上拉或下修。

農業是看天吃飯的行業,過去一年氣候異常,對農民而言都是前所未見的考驗。農委會除了提供損害補助外,將擬定計畫推廣設施農業,希望透過科技運用來降低氣候變異造成的損失,例如建造溫室。

台南市農業局副局長郭伊彬卻認為,過去也曾推廣設施農業,但一分地300坪溫室,通常造價約100萬元,不是一般農民能夠負擔,試想全台上千公頃果園要推廣設施農業,預算相當可觀。

正在就讀農經博士班的黃文弘則認為,氣候異常正好符合物競天擇的原理,經不起寒害水災的果樹,往往都是過去過度倚賴施肥產果的樹種,在惡劣天候下還能開花結果的樹種應該好好保存,「台灣農民育種技術很強,應該要把這些強勢樹種好好研究,說不定能培育出對抗惡劣天候的新品種。」

不過,多數農民有「什麼好賣,就種什麼」的心態,因此今年夏天,能夠買到價格平穩的水果,就只有去年種植面積大增的火龍果,以及今年夏天盛產的香蕉、芭樂和鳳梨。氣候異常對全球農業都是挑戰,當進口奇異果也因紐西蘭水災,從一顆10元飆漲到40元時,想要吃到物美價廉的便宜水果,恐怕回不去了。

 

《 延伸閱讀 》

arrow
arrow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