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llow_cabs.jpg 

 

【Uber帶來威脅,但小黃司機不必急著喊救命】

 

文/張思思 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自從汽車共乘服務平台Uber出現之後,在世界各地都引起不少爭議,日前在台灣便有眾多小黃包圍立法院,抗議Uber非法營業搶走了他們的生意。儘管傳統計程車業者對Uber抱持著莫大敵意,但最新的研究報告卻指出,Uber在紐約對傳統計程車行業造成的衝擊並不如想像中嚴重,甚至有可能幫助做大了市場大餅。改變的關鍵在於有競爭服務才會進步,就會提高消費者的意願。

計程車仍是個人運輸服務的主要工具

根據外電報導,摩根史坦利的分析師Adam Jonas近日發表了一篇「計程車與共乘服務應用程式觀察報告」,報告中分析了傳統計程車業者,以及以Uber為首的汽車共乘服務平台在紐約市實際產生的載客量。結果發現,傳統計程車業者的總載客次數,是其他四家汽車共乘服務平台合計載客次數的將近兩倍。顯示出,儘管在汽車共乘服務平台的強力競爭下,傳統的計程車仍是紐約市內最主要的付費式個人運輸交通工具。

報告中指出,今年4月份,紐約市內的傳統計程車業者平均每日載客約39.7萬次,遠高於Uber、Lyft、Via與Gett這四家平台合計提供的21.5萬次。其中Uber平均每日載客16.8萬次,更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21%,主要是參與Uber車隊的駕駛數量暴增102%所致。

載客次數的下滑已見減緩

Jonas表示,儘管從總載客次數來看,傳統計程車業者的市占率已經由去年同期的84%下降至今年4月的65%,但下滑的速度在過去幾個月有明顯減緩的跡象;此外,所有付費式個人運輸交通工具的合計載客次數已經比5年前成長了25%,可見新科技的出現與競爭者的加入,其實也有助於改善市場整體的服務品質,並提高消費者付費使用個人運輸服務的意願。

事實上,為了因應Uber帶來的挑戰,目前紐約的傳統計程車業者也開始推出手機叫車軟體,而且於這些軟體還納入所有計程車駕駛與車輛的資料,因此即使是透過不同的計程車公司提供的軟體,消費者依然可以不受限制地跨行選擇距離自己最近,或著自己最喜歡的一台車,大大提升消費者使用上的便利性之餘,也讓傳統計程車業者在市場中更加具備競爭力。

  

《延伸閱讀》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arrow
arrow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