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謝長廷和日本小學生搏「蕉情 」 助台灣農產拓展日本市場】

 

文/林正文 圖片提供/農委會

日本靜岡縣御殿場市和台灣農委會在7月12日簽訂「強化臺日農產品交流意向書」,這只合約代表接下來御殿場市的1萬名中小學師生,每月11日營養午餐都吃得到台灣香蕉。為了促成這項合作,駐日代表謝長廷於7月6日特地到御殿場小學和小學生一起共進營養午餐,並且用流利的日語介紹台灣香蕉。

香蕉輸日預計一年後增加三倍

根據農委會國際處估算,這紙意向書簽訂後,靜岡縣5市60萬名師生,每年可吃掉1200噸,而石川縣、青森縣、秋田縣也計畫在明年跟進,預計4縣中小學未來可讓台灣香蕉銷日量每年達1萬噸,是現在台灣香蕉輸日年僅3000噸的三倍多。

農委會國際處副處長蕭柊瓊指出,讓香蕉重回日本市場具有兩大意義,一是台灣在1924年開始就是日本香蕉的主要進口國,至70年代後,才陸續被菲律賓、厄瓜多等國家取代。台灣香蕉和菲律賓香蕉相比,香氣足、口感佳,是許多日本銀髮族記憶中香蕉的味道,這次交流雖是從小學生營養午餐著手,但可望找回台日間褪去的「蕉情」。

提升農產技術有助重回日本市場

促成這項台日合作的真正推手是前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擔任經濟組次長,現任農委會企劃處長胡忠一,他派駐日本一年,多次拜會日本靜岡縣御殿場市若林洋平與其相關團隊,經過三個月密切討論,才將合作拍板定案。

胡忠一是台大農經碩士、日本東京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深諳日本農業經營,在日本專家建議下,2003年將產銷履歷制度帶進台灣。他指出,台灣香蕉外銷日本的全盛時期,一年是48萬噸,後來因大批感染黃葉病、小農不諳熟成、包裝技術,運送到日本後,外觀易破損或有黑褐色斑點,導致賣相不佳。此外,台灣香蕉生產成本太高,在日本超市三根賣398日圓,是菲律賓香蕉3根198日圓的兩倍,價格也毫無競爭力。

不過,台灣蕉農技術日益精進,農委會推廣抗黃葉病品種的新北蕉,都有助於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胡忠一分析,日本過去是台灣農產品最重要的輸出國,占比曾高達40%,但是2012年中國開始大量採購台灣農產品後,2015年輸日比重下降到15%。不過,台灣農產品要重回高產值的日本市場,在質量上、行銷策略上,都需要更加把勁。

 

 《延伸閱讀》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arrow
arrow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