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太平島被判為礁 台灣到底有什麼經濟損失?】

 

文/黃捷 照片來源/總統府

太平島被判為礁,到底影響台灣什麼?從軍事考量或許脅迫到領土主權,但就經濟面來說,無論裁決前後都沒有實質影響,對於漁業、礦業等商業資源上可能的損益,都是未來式。

12日南海仲裁結果一出,漁業署在第一時間出面護漁權,強調若仲裁生效,南部漁港的延繩釣船將受衝擊,鮪魚、旗魚、鯊魚的捕獲量將銳減。各地方漁會也疾呼政府硬起來,否則經濟海域從200浬變12浬,漁損會達10億。

但13日內政部長葉俊榮澄清,南海情勢複雜,政府從未就太平島劃專屬經濟海域(EEZ),周邊國家也沒劃。14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上,民進黨立委陳明文、管碧玲也說,本來就沒有一國敢在南海主張經濟海域,南海仲裁結果對我國經濟海域沒實質影響,要求政府對造成漁民恐慌道歉。備詢的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這時才恍然大悟說「受教了」。

維護未來的海洋資源

「現在沒劃,將來有機會劃,正確來說是這樣。」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李政諦說,劃200浬經濟海域依據的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但台灣非簽署國,過去都是自行遵守,且僅就台灣本島劃經濟海域,外島包括金門、馬祖及南海的太平島都未劃,因此拿漁權談判是空籌碼。

「礦權才是利益所在!」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教授陳荔彤,直指海洋礦業商機才是此次中菲競奪的重點。他說,比起價值10億台幣的漁業,南海是世界第4大石油區,深海還有2000頓蘊藏量未開發,幾十兆利益在此,也是美國積極介入的主因,因菲律賓沒能力開發,美國若藉此開發、轉賣將可分多杯羹。

陳荔彤說,現在維護太平島主權為的是達到「還沒宣示的宣示」目的,即便台灣目前不如中美有開採深海礦的本事(本錢),但未來技術普及,海洋資源指日可待。

至於政府現在能做的,陳荔彤建議,除了高呼各國參與多邊談判之外,可考慮向國際海牙仲裁法庭提起訴。「有心要維權就得花錢。」他批評政府吝於花錢請國際法專家,也從未就海洋法律著墨,「菲律賓花幾億請律師,我們願意嗎?」

加強國際法、海洋科研實力

「菲律賓的海洋法基礎深厚,但我們還停留在大陸型思維。」以菲律賓海洋治理為博士論文題目的李政諦說,同是海島國,菲律賓從1970年開始就招攬法律菁英回國,具深厚法學基礎,因此有實力贏得這場南海仲裁法律戰。但台灣頂多研究海洋商業法,對領海、海洋資源及海洋管理著墨甚少。

對於維護海權,他認為必須多管齊下。除了加強軍備實力之外,也必須提高國際溝通能力及海洋生態研究實力。但他指出,各國較勁軍備實力容易落入武器競賽,反倒是遵循國際海洋法的永續精神,以養護、維護海洋資源為基礎,投入海洋生態研究,更能緩解各國緊張關係。

「台灣對於海洋生態維護的投注目前是零。」熟悉海洋環境管理的李政諦說,就連窮國菲律賓都知道要投入海洋資源研究,但台灣至今只將太平島當作軍事要塞,捕魚也是濫捕濫抓。他說,若能對海洋資源做有效盤點,除了能當作國際談判的籌碼,也能增加台灣漁業獲利。

與其強調太平島的水好不好喝,不如加強研究國際法及海洋資源。李政諦說,在各國未協商之前,都有機會扳回一城,因此政府除了給漁民安全感,也必須加強各方面實力。

 

《延伸閱讀》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arrow
arrow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