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量化寬鬆後遺症:日本央行變身股市最大股東】

文/張思思 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幾乎已經成為各國央行貨幣政策的最佳代名詞,但經濟學家也擔憂央行大量買入證券資產的動作若不予以節制,很可能會扭曲資本市場正常的交易機制,如今這樣的現象不但已經在日本公債市場浮現,並且隨著日本央行決定要進一步擴大購買交易所指數基金(ETF)的金額,日本股市恐怕在不久的未來也會面臨流動性枯竭的苦果。

根據《彭博社》(Bloomberg)報導,日本央行在黑田東彥的領導下,近幾年來持有ETF的資產規模正以驚人的速度成長,若是依據現有的金額計算,日本央行透過ETF持有的股權數量,已經足以名列日經225指數當中81家公司的前五大股東名單,再加上稍早前日本央行決定要將每年購買ETF的金額倍增至6兆日圓的水準,依此速度推算,到2017年結束以前,日本央行就會成為其中55家公司的最大股東。

量化寬鬆措施扭曲市場機制

市場專家警告,日本央行持續透過ETF大規模買入日本企業的股票,不但是用人為方式造成股價被推高的假象,導致市場無法正確反映出公司經營的績效,並且在市場流通籌碼多半被日本央行吸納的情況下,也將日益增添投資人買賣股票的困難度;三井住友資產管理公司資深策略分析師市川雅浩表示,世界各國的央行當中,只有日本央行如此過度介入股市的交易,不免讓投資人開始質疑這是否是一項正確的行為。

對於日本央行購買ETF的行為,央行總裁黑田東彥辯稱是為了刺激經濟活動,並且提高投資人追逐風險的意願,藉此達成2%的通貨膨脹目標,並強調央行在必要時仍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買進更多ETF;根據估計,日本央行截至6月底時持有的ETF總額約為8.9兆日圓,佔日本股市總市值僅有不到2%的水準。

SMBC日興證券首席計量分析師伊藤桂一表示,儘管目前日本央行買入ETF的行為似乎尚未影響到股市的正常交易,但隨著未來央行購買的金額持續增加,對於那些在市場中流通股份相對較少的公司來說,就會受到比較明顯的影響。

實際流通股份日漸減少

以經營UNIQULO聞名的Fast Retailing公司為例,該公司只有大約25%的股權在市場中流通,而根據野村證券的估計,目前日本央行透過ETF相當於已經持有該公司將近一半的流通在外股份,並且此項比例在年底以前將會進一步上升至63%的水準。

此外,高盛的分析師更預估,包括知名的半導體設備商東京威力科創,以及Comsys控股在內的一些公司,其所有流通在外股份可能在明年的時候就會被日本央行全數吸納完畢。

根據日本投資信託協會的統計,與整體ETF的總市值相較,日本央行在7月份時持有的ETF金額大約佔有62%的比重,比6月份時又提高了2個百分點;伊藤桂一警告,未來在日本股市進行交易將會比以往更加困難,尤其是那些流通股份相對較少的個股,股價波動也將會變得異常劇烈。

 

《 延伸閱讀 》

黃金、白銀成了投資新寵
安倍再推28兆日圓振興方案 老狗變不出新把戲?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arrow
arrow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