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透視大巨蛋 大巨蛋能不能打棒球?】

 

文/李彥謀 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這是個老問題,但已經積非成是,可見「曾參殺人」的厲害。

 

反巨蛋人士以「大巨蛋蓋好後不能打棒球」攻訐遠雄,讓趙藤雄成了全民公敵,特別是從蛋型到微橢圓、馬桶蓋等形狀,讓大巨蛋快淪為體壇的笑柄,連擁蛋者心裡也嘀咕:「真的不能打棒球嗎?」

 

遠雄於2015年1月公開表示,「大巨蛋棒球場經台北市政府、職棒聯盟、棒協、台北市立大學及中興工程顧問公司現場會勘後,確認符合國際標準,而且設計圖亦送至美國國際棒球總會(IBAF)審查,規格、尺寸也都沒問題。」前台北市長郝龍斌也曾出面駁斥,「大巨蛋不可能不能打棒球!」

 

體育局:大巨蛋有1壘跟3壘

其實,要弄個能打棒球的棒球場也不是很難,沒有內、外野看台的台北市新生公園棒球場,也舉辦過國際性少棒賽。也就是說,只要四個壘包相互間的距離達到國際棒總的標準,以及左、右外野至少320呎、中外野400呎(亦非硬性規定),至於有沒有看台、座位多少、有沒有界外區、牛棚區、球員休息室長相如何等,並不是界定是否為標準棒球場的要素。

 

北市府廉政委員王小玉日前說,「棒球場最精華的是一壘與三壘的位置,遠雄為了讓百貨等商業設施進駐,把所有量體往前擠壓,使得一壘、三壘的部分也消失,就算留下來也不能打棒球。」但是台北市體育局立即出面反駁,指稱大巨蛋可以打棒球。

 

按照體育局的說法,遠雄並沒有讓一、三壘消失,若有變更主體建築樣態的話,頂多是一、三壘邊的界外區變得較小,甚至是兩邊延伸出去的左、右外野沒有界外區。不過,美國大聯盟球隊的主場,左、右外野線邊緊貼觀眾席的也不在少數,至於一、三壘與本壘板後方的界外區大小,就看球員及觀眾的感受度了。

 

棒球迷應該不難發現,美國職棒的主球場,愈來愈朝向具自有特色的方式來興建,那種扇形圓頂、內外野乃至看台區工整標準,很讓人賞心悅目;然而有些球場有游泳池、有人造岩石、有「綠色怪物」高牆,甚至全壘打牆邊也有彎曲、凹凸的,這都是球場的特色。有些人看慣東京巨蛋,以為要蓋得規規矩矩、一板一眼,才能真正打棒球,其實並不盡然。

 

只是,大巨蛋棒球場還未真正定位,一旦蓋好之後,能否凸顯大巨蛋的「特色」才是關鍵;倘若它的整體視覺不協調,例如一、三壘界外區大小不一,左外野有界外區而右外野沒有,會不會被噓到爆?

 

如何經營大巨蛋才是遠慮

如果「不能打棒球」是個假議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來了,年度的職棒比賽有幾場會在大巨蛋?由於場租問題已讓很多人不敢期待,頂多只有開幕戰或總冠軍賽,因為平均一場可能高達200萬元的租金,以一場比賽觀眾平均6500人、票價300元計算,還不夠付一場的租金,又如何讓球團賺錢?

 

球迷分析,現在職棒在各縣市球場的租金,平均一場20至30萬元,價高10倍的大巨蛋,費用很可能會轉嫁給球迷,誰願意多付10倍的門票3000元進場嗎?因此,大概只有宗教法會、國際巨星級的演唱會才有可能去大巨蛋,但這也不是天天都有的事情。

 

總之,蓋棒球場難度不高,是封閉型還是開合型屋頂、頂高70公尺還是65公尺、是天然草皮或人工草皮、觀眾席多少、界外區多大等等,都不是能否打棒球的重點;然而外界可以從這些非關鍵性的細節,觀察到建商的工法與精緻度。如果受限於基地或商業利益而必須改變主造型,那也無妨,但是遠雄有沒有旺盛的企圖心,要讓大巨蛋成為運動場館的「典範」,才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延伸閱讀》

 

 

快來信傳媒官網,觀察地球日日新鮮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大巨蛋 棒球 遠雄
    全站熱搜

    BF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